“半年的糾紛,半天就妥善解決了,律師調解員的專業讓我們心服口服。”隨著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一起特許加盟合同糾紛成為福建省福州市首例法律援助駐法院律師調解工作室成功調處的案件。
2018年2月,福州市司法局創設性地將法律援助和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有機結合,率先啟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整合駐人民法院法律援助聯絡點及律師工作室資源,在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福建首家法律援助駐法院律師調解工作室,由法援律師作為中立第三方主持調解,協助糾紛各方當事人自愿協商解決爭議。
“法律援助駐法院律師調解工作室可以發揮律師調解在專業性、高效性、靈活性、非官方性方面的特有優勢,成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生力軍,有助于更大程度源頭解決矛盾糾紛。”福州市司法局副局長丁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截至今年3月,福州律師調解工作室共調解案件45件,調解成功13件。
延伸調解觸角
福州某房產經紀公司與李先生因解除特許加盟合同引發糾紛。法院一審判決,李某向房產公司支付加盟費和門店補貼共計1.2萬余元。李某不服,提起上訴。
案件經由福州中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辦公室,最終到了福州市法援中心駐福州中院律師調解工作室值班律師調解員吳河漂手上。
仔細詢問雙方當事人、認真查看訴訟文書之后,考慮到雙方對案件事實及適用法律沒有太大爭議,吳河漂認為調解的可能性較大,便建議雙方考慮聲譽和時間成本,接受合理賠償數額。最終,房產公司同意賠償金額為9000元,李先生承諾7天內款項到位,否則愿意按照法院判決數額執行。
“法律援助律師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充分發揮了法援中心長期在法院設立聯絡點的平臺資源優勢,還可以充分利用律師志愿者人才資源優勢。”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陳閩霞說,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至今已設立47個法律援助站,將法律援助觸角延伸至與民生權益保障密切相關的部門和領域。
提供人才支撐
2015年,福州法援中心建立了法律援助數據庫,截至目前已有1035名律師,涵蓋151家律所,其中民事專業分組16個、刑事專業分組8個,形成一支專業素質高、業務水平強的隊伍。2018年至今,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共辦理援助案件2882件,提供法律咨詢19566人次,幫助農民工、殘疾人、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困難群體挽回經濟損失2200多萬元。
陳閩霞告訴記者,依托法律援助數據庫,目前已有113名專業知識牢、職業操守好、執業經驗多、溝通能力強、具有良好政治素質的法律援助數據庫律師成為特邀調解員,為律師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福建乾觀律師事務所主任陳亮是首批駐法院特邀調解員之一。去年8月,一起已經打了一年多官司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到了他的手上。
陳甲將其名下房屋轉賣給陳乙,雙方約定,陳甲剩下的原銀行貸款月供由陳乙承擔。由于陳乙3次未按時匯入月供,陳甲認為其已構成違約,起訴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支付違約賠償金。一審法院判決合同繼續履行,陳甲不服,提起上訴。
“我發現,本案法律關系較為清楚,案件事實較為明確,最主要的爭議及難點就在于陳乙償還銀行貸款存在瑕疵的情況下,是否應當解除房產買賣合同。”陳亮告訴記者,調解過程中他發現,陳乙繼續履行合同的意愿極高,同意支付相應的違約金。于是,陳亮分別從維護交易公平穩定和減少當事人訟累的角度,結合法律規定為雙方當事人分析案件、協調解決途徑。最終,在陳亮的專業調解下,陳甲、陳乙一致確認訟爭房屋買賣合同繼續履行,持續了一年多的糾紛6個小時內實現定分止爭。
豐富調解方式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科技手段被廣泛應用,2019年4月,依托福建省法律援助信息化平臺,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積極開展“互聯網+律師調解”的建設工作。
“平臺正式投入使用后,將實現在線選擇律師調解員、在線實時跟蹤、在線視頻調解三大功能,實現律師調解線上線下一體化。”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部工作人員王焓介紹說。
通過案件類型與調解員專業分組的精準對接,法律援助信息化平臺可以把符合條件的律師調解員簡歷及信息通過短信推送給當事人,由雙方當事人共同選定律師調解員。選定后,平臺自動短信通知調解員開展工作,聯系當事人、確定調解方式、當事人提交證據材料等工作過程全程留痕。
此外,律師調解員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在線主持調解,線上達成調解合意后即可制作調解書,這種遠距離、面對面、低成本、無障礙的視頻調解方式將大大降低當事人的時間成本。
“法律援助參與律師調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也是新形勢下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及創新社會治理新模式的一種探索。”丁萍說。